凯时首页地址
公司新闻
新华科普_新华网
- 发布时间:2022-06-05 17:23 来源:admin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成功背后的一支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功不可没。它凝聚着几代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奉献,也彰显出中国航天工业实力。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安全系数不断提升的背后有哪些科技技术和成果?又有哪些突破和创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近年来,全球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新冠疫情以来,由于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和利用电子设备在线上课时间增多,青少年近视率进一步上升。为了帮助青少年预防近视和健康成长,多国眼科专家提出科学用眼建议。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转化利用,或直接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技术过程。尽管我国在部分技术领域还处于工业示范阶段,但我们坚信随着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的不断推进,CCUS技术将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上海市科协牵头,组织相关专业学会协会专家,参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推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家庭消毒指导手册》相关内容,制作了《疫情期间家庭预防性消毒指导》系列微视频及配套宣传海报。本系列微视频共7集,包括“家庭日常消毒要注意什么?”“家庭日常消毒如何做?”“家庭饮食卫生消毒要注意什么”“家庭环境消毒要注意什么?”“家庭如何选择消毒剂?”“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日常消毒有哪些误区?”。
煤基固废处置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解决好煤基固废处置问题,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6月2日,2022年高校科学营承办单位对接会以线上形式举办,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各项筹备工作,并保证活动安全顺利开展。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等主办单位、支持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讲线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实施方案、疫情防控预案,对云上科学营平台进行了介绍及使用培训,并对活动有关事项做了集中解答。
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于5月31日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
过去的十年里,系外行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引力波天文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领域,科学家捕捉到了第一批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
巨齿鲨是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型肉食动物之一,其灭绝原因一直存在争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5月31日发表的一项古生物学研究发现,与大白鲨争夺食物资源可能促进了巨齿鲨的灭绝。
6月1日,由生态环境部和国家能源局指导,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迎接2022年世界环境日水电行业鱼类增殖放流联合行动”正式启动。
日前,在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支持下,中国林学会组织千名科普专家及大学生志愿者,面向农村妇女开展“智爱妈妈”美丽乡村智能绿色生活科普行动。
获得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的“生态无蚊村”志愿服务项目始于2016年,最早在金华浦江县薛家村探索农村蚊虫科学控制之路,团队以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专业技术人员为志愿者核心成员,在市县村三级招募基层志愿者,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在浙江省和湖南省形成了近400余人的稳定团队。
获得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的“德行龙里农技加油站”科技志愿服务项目旨在以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典型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为中心建立“农村技能加油站”,通过推广“能人带动群众,群众成为能人”的服务模式,开展新农村建设技能的传帮带与学习,普遍提高群众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记者5月31日从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获悉,近日,哈工程与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深海水平式卡箍连接器,在深海高压密封和自主对接技术上取得突破,该技术已通过挪威船级社(DNV)认证。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展示了一种新的癌症疫苗,可阻止肿瘤对疫苗诱导免疫攻击的防御反应。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了一款新的碳捕集系统,其能以前所未有的性能直接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效率高达99%,且捕集二氧化碳的速度至少是现有系统的两倍,成为迄今处理空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碳最快的捕集系统,有望开启直接空气捕集新时代。
在5月30日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由八月瓜创新研究院完成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2—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篇》(简称《报告》)在京发布。